鲍氏十九世祖西汉司隶校尉鲍宣公

鲍氏十九世祖西汉司隶校尉鲍宣公

 鲍宣,字子都,西汉渤海高城(今河北省盐山县)人,后迁居上党郡(今山西省长子县),系鲍氏第19世孙,他在汉哀帝时任朝中三品司隶校尉,乃当时十分显要的中央检察官,他为官刚正不阿,业绩流传,是历代清官的楷模。后人颂扬鲍宣祖孙“三世三司隶,千秋动汉京。 
  鲍宣少好学,明经举孝廉为郎。曾任洲郡吏。哀帝初,因大司空何武举荐,任谏大夫,迁豫洲牧。因行巡行州郡,不按规定制度乘驿站车,住宿于乡亭;又代郡守任命吏员和听讼,超越权限,被劾罢。数月后,再任为谏议大夫。 
  哀帝时,丁、傅之弟都身居要职,哀帝尤宠董贤。建平四年(公元前三年),鲍宣上书指出:成帝时,外亲秉政,人人牵引私人,充塞朝廷。朝政浊乱,百姓穷困,危机四伏。现在的情况比成帝时更甚。如今民有七亡:阴阳不和,水旱为灾;朝廷重责,更赋租税;贪吏不公,受取不己;豪强大姓,蚕食无厌;苛吏徭役,失农桑时;部落鼓鸣,男女遮列;盗贼劫掠,取民财物。七亡尚可,还有七死:酷吏欧杀;治狱深刻;冤陷无辜;盗贼横发;怨仇相残;岁恶饥馑;时乞疾疫。民有七亡七死,难道不是公卿守相贪残所致吗?鲍宣尖锐的指出:如今民不聊生,皇帝却独宠外戚与董贤,这是取非其人,官非其人,要想天悦民服,是不能的。鲍宣建议退奸佞;招回何武、傅喜等老成大臣。治天下者学用天下之心为心,否则会导致天怨民怨。哀帝念鲍宣是著名儒士,虽言词激切,而不予治罪。 
  元寿元年(公元前二年),鲍宣见于灾异频仍,再上书切谏专宠董贤之害,请遣董贤就国,收所赐乘舆器物,以按天下之心。并再次请求招回师丹等人。衰帝面对灾异频仍深感恐惧,就接受鲍宣等人的建议,招何武回朝,任鲍宣为司隶。鲍宣后因得罪丞相孔被劾,下狱暨钳。鲍宣被刑后,徙家长子(今山西省长子县)。平帝元始三年(公元三年),被王莽杀害。(见《中国历朝辞典》)。 
  汉武帝时期是中国历史上非常辉煌的时期,但由于长期战乱,给农民带来极大的灾难,阶级矛盾激烈上升,虽经昭帝、宣帝两朝的缓和,但从汉元帝即位开始,西汉王朝进入衰亡时期。中央无法集权,外戚、内戚、大批的贪官污吏,在政治上利用自己手中的权力,进行掠夺和剥削,阶级矛盾更加日趋尖锐,政治腐败衰落相当严重。在这个时期,鲍宣担任了极难履行的司隶校尉官职,他唯一的只有凭着他一身正气,刚正不阿,爱民如子,反对暴政,以不怕压、不怕迫、不怕死的精神,给汉哀帝上书。鲍宣在上书中写道:民有七亡而无一得,民有七死而无一生,欲望固安,刑措诚难。鲍宣尖锐的指出:农民的七亡和七死,是你们这些贪官污吏们腐败的结果。由于鲍宣秉公办事,同情人民的疾苦,敢于为百姓鼓与呼,长期同腐败分子做斗争,引来了当权的腐败官僚们的积恨,宣以忤孔光而被刑。公元三年被当朝执政的王莽派兵杀害。 
  公元八年,王莽篡夺帝位,废西汉刘氏皇朝,建立国号为“新”的王氏皇朝。王莽实施的残暴政治,终于爆发了全国性的农民大起义。公元25年,刘秀推翻了王莽,恢复汉室,称东汉光武帝。 
  鲍宣的反腐精神世人所赞,刘秀登基后才下诏:“建坟墓,立祠堂,封子孙”。当时墓高二十余米,占地4000平米,加至修建鲍公祠堂,更显气势恢宏。历朝历代均修缮管理,不幸毁于文革。


技术支持: 站无忧 | 管理登录
seo seo