明朝工部尚书鲍象贤数平边患屡立功勋

鲍象贤尚书坊
  在今安徽省歙县境内。

  鲍象贤尚书坊,为棠樾牌坊群第七座。明天启二年建。据县志记载:鲍象贤嘉靖八年进士,初授御史,后任兵部右侍郎,死后封赠工部尚书。牌记因旌表他镇守云南、山东有功而建。

  初建于明天启二年〔1622〕,清乾隆六十年〔1795〕重修,牌坊上“赠工部尚书鲍象贤”8个大字,是一座旌表鲍象贤的“忠字坊”。因其在云南平定叛乱,两广击退倭寇立大功,所以牌坊两侧,分别刻有“命涣丝纶”、“官联台斗”,这是皇族赐予的极高荣誉。

     鲍象贤,字复之,号思庵,棠樾鲍氏宣叫堂支派之祖,是第一座牌坊鲍灿的孙子。他是嘉靖八年的进士,历任户部右侍郎、右都御史、刑部右侍郎、兵部左、右侍郎、按察史等职,戎马一生,功勋卓著,史称嘉靖朝 “中兴辅佐”,《明史》有传。 
        他曾远戍边防,备兵云南,统辖陕西、两广等七省十二任,南征北战,边境赖以安定,当地老百姓感其 恩德,建生祠颂扬他的功绩。鲍象贤秉性亢直,卑视权贵,多次遭 到奸臣的馋言中伤,一度罢官回归故里棠樾,闲赋了四年。后来朝迁又起而复用,他仍然廉清自持,不计个人荣辱得失,常常用“ 官不择位”的箴言来勉励自己,一如既往地效忠社稷。就是这样,他还是落得个“用而旋废”、“功大赏薄”的下场。隆庆元年(公 元1537年),朝廷用“压兵不得有所著见”的理由,让他戴着“兵部右侍郎”的旧官衔,告老回到棠樾故里。鲍象贤的遭遇,深为同朝事君的歙县籍同乡许国(就是县城八脚牌坊的坊主)等朝廷重臣愤愤不平,他们悲痛而又惋惜地说道:“嘉靖中故老称天下者,吾郡则思庵鲍公”、“释褐登朝,直声凌厉,周历外藩,屡著勋伐, 功大赏薄,天道不容!”由于众臣的据理力争,隆庆二年(公元1538年)鲍 象贤死后,才追封为“工部尚书”,谕予葬祭。一直到万历十一年 (公元1583年),才由其孙子鲍献旌按国葬仪式建墓安葬在歙城古关莲花村。又过了三十九年即天启二年才建牌坊旌表。这就是枋额下栏刻的“赠工部尚书鲍象贤”的来历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 


技术支持: 站无忧 | 管理登录
seo seo